固本筑堡垒 奏响致富曲——樟木林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贺州日报     2019-08-09 10:19     浏览:3361


 

樟木林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樟木林镇开展村党(总)支部书记党建工作业务培训班

樟木林镇党委书记邱宗云(中)到速丰木业检查工作

樟木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杰宗(中)到佳田村推进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进度

潮江·速丰党建联盟助力脱贫攻坚

昭平县优质砂糖橘产业扶贫示范点

基础设施薄弱、主导产业缺乏、群众对脱贫缺少底气……在昭平县樟木林镇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块块“硬骨头”,一只只“拦路虎”挡住去路,如何破题? 

经2017年动态调整,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97户8304人。2016年至2018年,全镇已累计实现2个贫困村(陶陂村、古莲村)脱贫出列、995户4768个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2%;2019年要实现557户2584名贫困人口脱贫、2个贫困村(樟村村、平田村)整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脱贫这篇文章如何才能写出彩?樟木林镇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靠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增收优势、发展优势,用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党的建设工作成效。”樟木林镇党委书记邱宗云说。  

近年来,樟木林镇着力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以党建促脱贫、以脱贫强党建,创新推行“党建+”扶贫新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奏响了一曲同步小康的脱贫攻坚壮歌。

强化党建引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主任,今年你无论如何都要安排我脱贫了,2018年农村低保我也不申请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叶年邓第一时间找到村干部,主动要求脱贫,并把能享受到的扶贫政策也一并推脱了。按他的话说,既然是脱贫,就要脱得彻底。  

叶年邓今年61岁,是樟木林镇水龙村人,他们一家4口人,母亲已是89岁高龄,妻子去了广东务工,儿子叶燕垚在黄姚旅游产业区找到了工作。憨厚老实、积极肯干,这是叶年邓给人的第一印象。  

当年,儿子叶燕垚考上南宁旅游学院后,一家人很是高兴,但看到昂贵的学费时,高兴之余也难免心生忧虑:要不要让孩子继续上学?继续读书的话学费怎么办?这些问题让叶年邓很为难。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惠民政策给了我很大帮助,农村低保、‘雨露计划’我都享受了,学校也减免了孩子的部分费用,各方的帮助解决了儿子的上学问题。”一说起孩子接受教育的事,叶年邓总是心怀感激。所以,儿子一毕业,他就把自己能享受到的扶贫政策推掉了,他希望这些有限的名额能够帮到更多的寒门学子,让他们通过接受教育,帮助家里彻底摆脱贫困。  

“他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对当地贫困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也起到了榜样作用。”水龙村村主任叶年长说,叶年邓对村里的事务很热心,村“两委”换届时,他主动请缨当工作人员,并巧妙利用村民外出务工前和回家吃饭的时间,甚至到田间地头去,保证村民都能投下自己神圣的选票,行使公民选举权。  

叶年邓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是樟木林镇强化党建引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樟木林镇党委结合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多种方式发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一是将党课学习活动内容延伸到贫困群众中,通过给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奋斗目标、党在农村的诸多重大利好政策等,号召贫困群众要学会感恩,奋发图强,进一步增强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和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积极性,让脱贫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努力把贫困群众中存在的“要我脱贫”思想转变为“我要脱贫”。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引导组织他们外出务工或就地就业,通过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建设了一批思想和行动都上进的贫困群众队伍,加快了贫困村组脱贫致富的进程。

抓好组织引领,壮大脱贫攻坚队伍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黄方玉是樟村村的一名致富能人,早年外出跑运输、开榨油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自己所在的樟村村却是“十三五”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2户958人。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黄方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以前村民没事可做,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等靠要”思想严重。怎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经过多番跑市场、搞调研,他看准了茂谷柑的市场前景,决定返乡干一番事业。  

说干就干,2014年3月,黄方玉联合村里的5名致富带头人创办了宏润专业种养合作社,种植了300亩茂谷柑。“合作社共吸引100户农户入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村民黄方炎说,“加入合作社,不但有技术指导,还有销售渠道。去年我家12亩茂谷柑一下子就卖了6万多元,也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能人变党员,党员成“头雁”。2017年9月,恰逢村委换届,黄方玉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2017年他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如今,他带领村民在发展种植扶贫产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我们党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名群众掉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战斗在一线的这支村干部队伍。  

人人争当带头人,村村都有“好家长”。为打造精干高效的脱贫攻坚队伍,樟木林镇从党性强、作风好、带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种养大户中择优选拔村“两委”干部;实施“能人回村计划”,先后从在外经商的能人、合作社负责人中邀请6人回村任职,涌现出一个有本领、懂经营、能干事的村“两委”干部群体。

增强“造血”功能,让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咔嚓!”日前,随着技术人员将电闸合上,昭平县樟木林镇三江村的光伏设备正式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电流不但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固定收入,也打破了三江村集体经济零的历史。“年发电量预计在2万度以上,每度收益0.85元,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万多元。光伏发电设备享受国家补贴20年,相当于给了村里一本‘定期拨款存折’。”三江村村支书杨守河掰着手指算着账,乐得合不拢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集体经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效举措。樟木林镇镇长黄杰宗表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创新理念,坚持聚焦重点,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三江村以前的集体经济账上基本为零。2017年8月,在外办厂的杨守河担任了三江村的村支书。他上任后,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三江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类型,并理顺承包合同、盘活闲置土地等,仅用一年时间,村级集体经济账上就有了6万元收入。  

在总结以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樟木林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变“输血”式发展为“造血”式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尤其是要结合各村和全镇实际,以特色旅游、特色果蔬、特色养殖三大特色产业为驱动,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樟木林镇在古莲村探索推行股份农民“三金”模式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坚持以村民合作社为运作中心,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鼓励群众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劳力入股的方式,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脱贫,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  

目前,樟木林镇已发展了三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平田村砂糖橘技术服务中心等2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下一步将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实现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小康路上,樟木林镇正大步跨越,党建的旗帜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熠熠生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