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我们党形成的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
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毛主席在陕北的两个窑洞里用电台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电台发出的“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地执行。
“嘀嗒、嘀嗒”,这最简单又最有力量的音符,凝聚着纪律,流淌着信仰,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转化为千军万马的集结号。
大道恢弘,存乎组织。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塑造了一个上下贯通、融为一体,信仰崇高、宗旨先进的组织形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组犹如躯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基层组织是神经末梢,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棋局分明、布阵严整。
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大多数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主要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反思教训,也不忘细数共产党的七大优点,首条就是“组织严密”。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楼上”,从腾讯“让企鹅戴上党徽”到创业公司的“党建咖啡厅”,从“枫桥经验”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基层党建呈现众星拱月、月明星灿的生动景象。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数量从1949年的19.5万个,增加到2018年的461万个,增长近23倍,全面覆盖各个领域。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5%,公有制企业覆盖率90.9%;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逐步扩大,158.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26.5万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
有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人与人的互联网。依托现代政治之精密组织原则,贯穿以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而且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超级“网络组织”,它联结着近14亿人民,延伸到形形色色的企业组织、各级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
“它们根连着根,枝挽着枝,就像心连着心的兄弟。”这是浪漫诗人的咏叹调,这是组织体系的写生画。
(五)“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以崇高而伟大的理想使命,培养忠诚干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宽广胸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长征何以胜利?长征结束后不久,到陕北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他用统计数字发现:红军军官伤亡率往往高达百分之五十。几十年后,长征老红军方国安仍清晰记得这样的场景:每当挑选尖刀班或突击勇士,党员干部总是率先站出来。
党的干部是党的骨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党的组织优势的内生动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着力点。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选人用人制度,汇四海之智、聚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展现出海纳百川的中国气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调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彰显中国特色干部工作的独特优势;鲜明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强调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首要标准,树立选人用人的时代标杆;鲜明提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为更有效地知人识人提供方法指南;鲜明提出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大力提高干事创业本领;鲜明提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培育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鲜明提出从严管理干部,推动干部管理由“宽松软”走向“严实硬”;鲜明提出调动干部积极性,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提振干部精气神。
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选人用人工作开启全新局面,发生全面深刻、影响深远的变化,用人导向正确鲜明、用人风气焕然一新、用人环境严正清朗,一大批好干部脱颖而出,迸发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澎湃激情,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党历来尚贤爱才,始终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执政资源。早在延安时期,就制定了“来去自由”的人才政策,迎来万千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盛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用稿费宴请钱学森,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邓小平为陈景润当“后勤部长”,这些故事传为美谈,彰显了我们党求才若渴的胸怀。改革开放后,开启“科学的春天”,确立“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启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着眼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事业呈现出全面系统、整体性的发展进步。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这是薪火相传的真理,这是生生不息的大道。
(六)“一个人数少但有战斗力的党比一个人数多而缺乏战斗力的党要强得多。”党的先进性植根于党员的先进性之中,党的组织力凝聚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很多党组织是秘密的,但谁是共产党员,大家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因为他们“看上去就像个党员”。解放战争时期,谁是党员一目了然,因为行军中他们身上的背包和枪支最多,吃饭时他们碗里的东西最少,冲锋时他们跑在最前面,撤退时他们走在最后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特殊材料制成的,有铁一般的纪律,有钢铁般的意志,最无私无畏”。经典作家的论述,赋予了共产党和共产党人以伟大神圣、光荣正确、勇敢先进的形象。
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今天的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有媒体这样形象地比较,中共党员数量已超过英国、法国人口总和,比德国的总人口还多。
新中国成立之初,440多万党员,基本上都经受过革命战争的洗礼;改革开放之初,3600多万党员,绝大多数是1949年后入党的;到2018年底,党员总数已达9059.4万人,超过七成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党员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时代命题”。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既是庄重豪迈的宣示,也是铿锵有力的作答。
“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党员的质量问题,以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高标准接收党员。从“五个必备”到“八项条件”,从“六条标准”到“六个修养”,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既敞开大门吸纳新鲜血液,又严控发展党员质量生命线,为党员队伍注入先进纯洁的源头活水。
“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锤炼党员党性的熔炉。从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到延安整风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到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到2016年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越烧越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越用越灵,经常红脸出汗,打扫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党性在高温火炉中淬炼提纯。
和平年代,虽然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超强台风来袭,总有一群人逆风而上;熊熊大火燃烧,总有一群人向火而生;滚滚洪流肆掠,总有一群人挺身抵挡……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冲在前;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考察汶川地震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曾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几千万党员都合格,那将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力量!”锻造信仰如炬、坚如钢铁的先锋队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大”的底气所在,这是党的组织优势的根脉所在。
(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党的组织优势就能拥有不竭源泉,就有最坚强的支撑、最深厚的底气、最磅礴的力量。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早在1906年列宁就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1943年毛泽东专门以《组织起来》为题作重要讲话,强调“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党的组织优势的不竭源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最广泛地动员一切力量,释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很多国内外政党专家看来,这包含着“中共全部的秘密”,是“中共最大的软实力”,是“中国力量迸发之谜的谜底”。
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就是最深厚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唤起工农千百万,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铁桶围剿”;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侵略者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解放战争时期,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群众首创精神,“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铁腕整肃“四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舞台上的奢华”“会所中的歪风”,持续对“四风”隐性变异问题整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党心民心团结一心。
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农村到城市,从边疆民族地区到贫困地区,从国有企业、机关、高校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中小学校,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紧紧团结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筑梦前行的蓬勃力量。
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组织起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集结“最能打仗的人”,以“每分钟脱贫约20人”的速度,改写着数千万贫困人口的命运,书写“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天眼探空、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大国重器提升中国创新位势;港珠澳大桥刷新世界桥梁建设长度,兰渝铁路开通圆了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铁路梦,大国工程传递民生温度和幸福质感……
1927年11月,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井冈山,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中一条是“还门板”。红军借老百姓的门板铺床,离开时必须逐户归还。但由于各家门栓高度不同,老乡反映有的红军还错了门板。毛泽东亲手把“还门板”改为“上门板”,规定借来的门板装上才算还了。一字之改,尽显群众利益至上的初心。
1969年1月,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开始了七年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又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习近平将郑板桥《竹石》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改成“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以此表达对上山下乡的体会。几字之改,尽显人民立场至上的使命。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个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政党,必然强盛!
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党,永远年轻!
(作者:祖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