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广西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人民日报     2019-11-13 08:25     浏览:1227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2日15版截图

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全区之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了“十三五”时期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截至2019年9月底,全区已累计完成搬迁入住70.48万人,搬迁入住率99.26%。在此基础上,广西及时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阶段上来,聚焦安置区后续发展,强力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深入开展。

“八包”责任制成为工作加速器

为强力推进安置点后续扶持工作,广西建立了严格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县级领导“八包”责任制。全区实行“市包县、县包点”为主要内容的县级领导包点工作责任制,全面压实县级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的主体责任,将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八包”责任制。全区所有集中安置点都落实了一名县级领导带头,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制订倒排工期实施方案,一包到底、全责落实,并进行等次评定,考核结果作为包点县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干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2019年10月14日,广西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扶贫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作后续扶持工作经验介绍,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强化后续扶持推进创业就业

广西创新“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就业”、“就业扶贫车间”、粤桂扶贫协作劳务输出等模式,探索形成了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5种有效的就业扶贫模式,优先选择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打造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贫新模式。截至今年9月,广西全区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794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9万人。其中,有266家就业扶贫车间坐落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不仅如此,广西还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吸纳难以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今年9月,广西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01万个,吸纳了一批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

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今年9月,广西出台了《全区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计划投资51.19亿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新建或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

截至今年9月底,广西全区各地安排建设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341个;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安排建设了后续扶持项目2755个,为后续扶持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安置点后续发展保障机制

今年8月,广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化安置点搬迁群众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培训就业、文化服务、拆旧复垦、基层党建、和谐社区等各项工作,助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

下一步,广西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聚焦安置点后续发展,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持,强化安置点产业扶持力度,完善搬迁后期各项扶持政策,加强移民社区管理,完善安置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增进搬迁群众民生福祉,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高位推进全区后续扶持工作,助力全区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