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广西日报     2020-01-09 09:15     浏览:267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必须培养一支适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的人才队伍。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广西在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优势明显。抓住历史新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拥有较高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机遇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经济往来和人文交流历史悠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本质上就是要求广西进一步扩大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陆续批复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迎来了许多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议全面生效为广西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自去年8月20日起,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隆重推出。这将对所有协定成员提供更多关税优惠,也为广西推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和农业等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开放提供许多契机;二是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广西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2018年12月,国家批准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批复的重要的省区级全域金融开放战略,也是重要的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政策,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有利于为广西金融业乃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广西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去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跨境”成为广西自贸试验区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制度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必将进一步拓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空间;四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盟基础设施建设2025》为广西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2019年11月3日,第22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个对接是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双方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强对接与合作。广西具有与东盟地缘相近、陆海相邻、人文相通、利益相融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盟基础设施建设2025》、推进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进程中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契机。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仅包括经贸领域的开放,而且包括制度层面的对接与协同。广西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在高水平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向东盟的开放门户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等标志性开放工程的同时,对标对表国际通行规则,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努力在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建立这样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对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显然,广西现有的人才数量、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求。一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规模偏小。不管是小语种人才、国际留学生,还是高端型研究人才,总体规模都偏小,难以满足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二是通识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存在“短板”。从实践来看,现有的通识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块独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窄,例如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语言技能培养以外,其他领域的知识涉及不多。三是高端研究型人才稀缺。由于制度和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由通识型本科人才向高端型研究人才晋升的培养通道尚未完全打通,造成高端研究型人才稀缺。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大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培养通识型本科人才、复合型高端研究人才上做出更大努力;另一方面,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既要求他们了解掌握现行的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还要在国际规则理解与运用、实践层面提出更高的培养要求。只有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理念先进、素质高、见识广、实践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才能为广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面向东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

建设一支满足广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人才队伍,除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本土,依托区内高等院校、专科学校的基础和渠道,通过建立和完善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首先,在战略层面要进行视野转换,既要立足于满足中国和广西的需求,更要聚焦东盟乃至全球的需求;其次,大力发展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事业,积极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广西,探索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推动中国与新加坡在广西建立国家级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再次,加强复合型、通识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优化课程设置,还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积极推动各高校间实现培养模块共建、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最后,强化研究型、实操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人才队伍。

 (作者/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