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专技人才显担当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0-02-26 09:50     浏览:2660


核心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领域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冲锋陷阵,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地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多措激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担当作为,为战胜疫情凝聚强大的人才力量。

一封封摁下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被口罩勒出印痕的脸庞,一个个与新冠病毒只隔着一层玻璃的实验室核酸检测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卫生专技人才驰援武汉,在各条战线上日夜奋战,与病魔较量。为守护关爱疫情防控战线的“最美逆行者”,各地人社部门及时出台政策,在职称评聘、人才计划遴选、表彰奖励、关心关爱等多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发挥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才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专技人才职称评聘政策方面,各地加大倾斜力度,引导专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北京明确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可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经核准可相应放宽条件或破格申报。江苏对于表现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已具备副高级职称的直接认定正高级职称,未取得高级职称的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获得市级、县级党委、政府以及省级部门表彰的,不受学历、资历、论文等限制直接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以考代评”的职称除外)。福建省外派援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1年申报(报考)高一级职称(资格)。河北、辽宁、山西、四川等地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经历视同基层服务年限。

在重点人才计划方面,各地出台政策,对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优先纳入遴选人选。河南对参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线工作贡献特别突出的专家人才,推荐参加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评选。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为驰援湖北和战斗在全省疫情防控一线业绩突出的医卫人员单列指标。

各地注重发挥表彰奖励作用,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免除一线人员后顾之忧。多地开辟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伤保障绿色通道,对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新冠肺炎的,及时落实工伤保险待遇。黑龙江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考察(考核)优秀的专技人员和单位,在相关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予以重点倾斜。吉林为援鄂医护人员提供为期3年的健康体检服务。安徽要求统筹安排轮休调休补休,在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保证一线人员得到必要休整。山东定期为一线人员家庭发放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对一线人员无人照看的高龄老人、未成年子女,根据需要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妥善安排托管照顾。

此外,各地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博士后、继续教育、特培工作的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广东在2020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遴选推荐和省博士工作站评审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倾斜力度。天津保障专技人才继续教育权益,发布2020年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指导目录,方便专技人才居家学习,同时发布免费公需学习课程,已有400余名专技人才注册。新疆、西藏多名特培学员发挥自身特长,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济南市高新区人才、企业冲锋战“疫”一线

广西北海市医务人员打电话与血站沟通调配血液

江苏省援助医疗队出发场景

 

“疫”线故事

哪里最难去哪里

1月24日除夕夜,136名医护人员组成首批医疗队驰援武汉;27日,增补的50名护理人员紧急出发千里增援;28日,148名队员告别亲友,出征前线;2月4日,两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101名队员再次出征,奔赴武汉……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已派援鄂医务人员逾千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军华率领135人奔赴武汉一线,大年初一凌晨抵达后,对来自上海近30家医院的医生、专家进行科学分组,健全党组织,制定周密的抗“疫”方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66岁的主任医师周新,担任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是援鄂医疗队年龄最长的医生。

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主动承担负责武汉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北二楼和北三楼两个病区60余位病人,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肺部受损明显、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和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在光谷分院有148人,负责管理三个病区,其中两个病区是普通病区,一个是重症监护室,总共接管了95个病人,其中32个是重症病人。

着了白衣,就是战士!

未着白衣时,他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孩子眼中的依靠;换上白衣后,他们就是国家召唤、使命必达、战无不胜的先锋勇士!疫情发生以来,吉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支援一线。

吉林大学共派出五批次医疗队、五辆大型装备车,共530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抗击疫情。“白衣战士”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的:登记、诊疗、处方、送饭送水、擦拭身体、测血压、测血氧饱和度、输液……一会儿功夫,他们的防护面罩上已经全是水滴,戴着防护装备的他们,鼻翼和脸颊上都被勒出印痕,甚至已经破皮。

从首批援鄂医疗队进入武汉以来,吉林大学530名“白衣战士”的身影先后出现在武汉各个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前线。他们每接诊一位患者,都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问诊,并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医疗队还利用远程会诊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前后方协作多学科MDT协同会诊,取得良好效果。

我从边疆来,守在最前线

卞志红是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2019年,她作为一名西藏特培学员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

1月24日中午,请示医疗组长后,下午卞志红忐忑地坐上了回家的列车。与亲人孩子相聚不到48小时,1月25日,卞志红毅然返程,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

询问病史、查体、做心电图、近距离采集咽拭子标本、书写病程记录、请示专家组拟定诊疗方案……2月5日,负压隔离病房内,全副武装的卞志红与同事们一起忙碌着。

“你们累吗?”

“不累!”

坚定的回答,却掩饰不了已经湿透的防护衣、起雾的护目镜、口罩的勒痕以及缺氧、低血糖、劳累引起的晕眩……

在华西医院,还有7名西藏特培学员在此学习进修,他们各在其岗、各尽其责,与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一起,与疫情对垒,义无反顾冲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和病毒面对面“交战”

  实验室核酸检测,是控制疫情的重要一环。为了在第一时间识别和控制传染源,浙江丽水市专技人才守在一线、冲在前线。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和病毒面对面“交战”,马不停蹄地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并及时排查密切接触者,全力以赴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百姓健康。

柳付明所在的丽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从1月20日开始,不断接受来自丽水市各地提取自病人呼吸道的痰液和咽拭子,对其进行样品预处理、报告分析等一系列的检测流程,确认其是否携带新冠病毒。

在实验室里,头套和护目镜戴久了,脑子会发晕。同事们戴着口罩,相互间只能抿着嘴说话;每批次的提取检测有10余个步骤,忙活下来需要4-6个小时,全程需高度集中精神……

归国留学人才也在积极行动。西班牙归国留学人才麻君莉,坚持为各国侨领关于海外捐赠物资通关等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解答,协助海外华侨就捐赠物资通关提供全过程服务;英国归国留学人才刘富稳放弃个人休息时间,连夜组织车辆、人员运送物资,极大缓解了基层一线物资紧缺的情况。还有留学回国人员利用师生圈、朋友圈,号召海内外留学人才在全球各地购买捐赠物资,宣传抗“疫”正能量。(记者 魏杰)

(本版图文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提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