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组织工作年中大考:一份出色的答卷

贺州先锋     2020-07-09 08:29     浏览:1322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组织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标对表全国全区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聚焦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打响全力东融关键战,全力以赴推动干部工作、基层党建、人才工作及自身建设提质争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年中大考中,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贺州市启动2020年《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活动

 

 1 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认真谋划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优化调整培训班次,严格控制赴区外办班计划,今年市本级共设置培训班32期。

依托网络课堂抓好线上教育培训。录制“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力推进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贺州党史与红色基因传承”等10门网络教学课。

大力推广应用行动学习强化实践锻炼。积极构建行动学习推广应用“小组+一会一中心”机构运行机制,组织实施行动学习重点项目2个,举办示范班3期,选择了10个县(区)直单位、12个村(社区)开展行动学习试点建设,举办促进师培训班2期。并在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项调研评估暨学习交流会上作经验发言。

贺州市行动学习研究会揭牌仪式

 2  坚持强化激励担当,建设堪当引领发展重任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坚持“四有四勇”标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正面和反面“两张清单”,落实《关于在一线培养识别选用干部的暂行办法》,聚焦脱贫攻坚、全力东融、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一线等“四个一线”,提拔重用16名“四有四勇”担当型干部,晋升职级1273人次,60%乡镇党委书记提任副处岗位或晋升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建立抗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五看”标准,疫情防控期间,市县两级在疫情防控一线提拔或晋升职级133人,在全区率先破格提拔1人。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松到三无小区督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突出事业为上打造“五强五好”领导班子。制定出台《建设堪当引领贺州高质量发展重任的“五强五好”领导班子工作方案》,今年以来,调整充实县(区)班子成员7人,统筹调配12名处级干部跨部门交流。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少非”干部等结构性人选配备比例达到100%。我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区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贺州市领导建设工作会议

着眼事业发展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制定出台《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十条措施》,印发《贺州市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薪火计划”实施方案》,今年以来,提拔重用40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2人,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县(区)基层挂职锻炼,选派12名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实践锻炼,选派42名年轻干部到重点产业集群、园区企业和项目一线挂职锻炼,抽调1141名年轻干部组建7个“寿城战疫专班”全脱产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书记冯春燕为贫困户实现微心愿

坚持从严从实强化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对5批次55名领导干部的个人事项报告进行重点抽查核实,完成735名市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填报、汇总工作。

突出精细管理提升公务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展规范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工作,集中清退违规借调乡镇公务员20名,乡镇公务员在岗率保持90%以上。计划在全市招录公务员218人,其中乡镇102人。全面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坚决为基层松绑减负。在今年4月全区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上,我市做经验交流发言。

 3  坚持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聚力

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基层党建提质聚力行动。市委专门成立由市委书记李宏庆担任组长的基层党建“提质聚力”工作领导小组,从市县两级抽调30多名精兵强将组建5个工作专班,充实抓党建工作力量。研究出台基层党建提质聚力“1+9+4”承接措施,明确7个主攻方向和11项重点任务。

贺州市召开基层党建“提质聚力”专题会议

扎实推进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贺州市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和“一组双联”制度。巩固拓展“三有六规范”支部建设成果,全面实施党组织建设“细胞工程”,深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从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获自治区新命名星级党组织91个;深入推进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提质行动;建立“三会一课”现场观摩指导机制,推行“第一议题”“政治体检”“党性体检”等制度机制。

着力建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羊计划”,探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全市共选拔“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131名,落实“一肩挑”335名,“一肩挑”比例由年初的4.54%大幅提升至44.78%。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充分肯定了我市“一肩挑”取得的进步。充实驻村工作力量,选拔636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青年到村担任党建组织员,选派63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重点难点村任职。试点探索在镇党委下成立“寿城红色驿站”党支部,采取“红色驿站”党支部+村党组织+培养对象的模式发展党员,目前共吸收入站培养对象544名。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质大行动,大力推行“城事联解”工作法,推动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目前,共划分133个“寿城红色网格”,明确89项“城市联解”事项,争取到200万元资金用于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红色引擎”行动,开展“三师进百企”服务活动,组建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三师”服务队,与民营企业结成对子160对,帮助解答解决有关问题500多个。疫情防控期间,大力推进城市“三无”小区专项治理,及时制定出台十条措施,组建小区党支部43个,成立“红色业委会”42个,推动各级党组织同步发力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00多个,拆除私搭乱建169处,实现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的“双提升”。

有序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对标对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广西意见和2019年市县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实地核查发现问题,高质量完成4个牵头问题9条整改措施的整改销号工作。严格落实保持驻村工作队伍稳定的部署要求,今年以来新选派、调整工作队员222名,留任率达88.1%;对市县两级挂牌作战村选派突击队员55名;评选出市级“最美第一书记”50名、“十佳分队长”10名、“优秀工作队员”200名,对593名表现优秀的工作队员进行通报表扬。修订完善《贺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持续推行“六动发展”模式,统筹推进6个“中心镇”、30个试点村、9个“红星幼儿园”、25个“集体经济示范扶贫车间”建设,打造2个市级集体经济示范产业园和5个县级集体经济产业园,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截至6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067.3万元。

平桂区厦岛红星幼儿园

 4  坚持强化人才引领支撑,立足全力东融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完善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激励人才向“3+6”产业集群聚力的十条措施》《贺州市关于鼓励引导支持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等11个政策措施,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两大主战场”流动。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设立人才专项编制,集中赴区内外高校招聘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型专业人才98人。与贺州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定向选录22人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推动乡镇中小学校拿出747个岗位招聘基层教师。启动实施贺州籍人才回归工程,贺州籍人才信息库已入库高层次人才达55人,全职引进贺州籍急需紧缺人才67人。 

加快人才东融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创新推进“人才飞地”模式,率先在全区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人才飞地”的若干措施》,不断完善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飞地”平台建设,新孵化落地京基智农贺州市年出栏5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等6个项目。自治区党委鹿心社书记对我市“人才飞地”建设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充分发挥贺州驻广州、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及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东融阵地”的作用,选派专业干部驻点大湾区开展“双招双引”,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一起落户贺州。陈武主席见证了贺州与正威国际集团签署的投资合作协议仪式。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焦“3+6”产业集群和人才东融,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今年新建成市级人才小高地1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果蔬保鲜和深加工人才小高地获评自治区级优秀人才小高地,目前专利申请达331件、获得授权专利225件,疫情期间仍实现同比增长8.7%。

贺州市产业育成中心

 

优化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领导干部经常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和人才工作专员制度,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疫情期间,专门出台《关于激励全市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的通知》,加强对疫情控一线专家人才的关心关爱。

上半年,市委组织部同步推动机构编制、老干部、党员教育、调研信息等工作提质提效。党员教育方面,优化智慧党建“一云三中心”的功能、操作、管理,接入百事通办小程序,打造智慧党建“一云三中心”升级版;开通党员教育官方抖音号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初步实现了“党建+新媒体”“1+1”明显大于2的叠加效应。调研信息方面,开展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换位沉底等一系列重大专题调研,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上报组工信息稿件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广西组工信息》采用37篇(条),20多篇有关组织工作的新闻稿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国家级媒体采用,上半年市本级组工信息上稿排名全区第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