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贺州人才飞地获评全国人才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贺州先锋     2021-10-21 08:25     浏览:4994


近日

中国人才杂志社

公布

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评选获奖名单

贺州市委组织部

《创新“人才飞地”做法 有效吸引“孔雀西南飞”》

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50多篇案例中脱颖而出

获评优秀案例

   奖牌

 

截图如下

欲知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获奖名单(全文),可登录八桂先锋网http://www.bgxf.gov.cn/staticpages/20211019/newgx616e739b-114823.shtml查看

 

荣誉是努力付出的回报,更是辛勤汗水的凝聚,荣誉的背后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和使命。从2018年开始,贺州市聚焦大湾区人才富矿,以产业为导向、项目为抓手,创新“科研、孵化在大湾区,转化、生产在贺州”的人才飞地模式,推动了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目前,“人才飞地”平台成为破解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引智瓶颈和吸引“孔雀西南飞”的有效探索。

 

01

在改革创新上,搭建产才融合平台吸引高新科研成果持续向贺州转化

紧扣绿色高端碳酸钙、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需要,制定出台《全力东融·智汇寿城(2019-2021)三年人才行动计划》、《贺州市关于加快建设“人才飞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按照“科研、孵化、前台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转化、后台在贺州”飞地模式,对外,依托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海创汇南方创业服务中心、上海张江科技产业园、深圳中美开发研究院等一批人才飞地平台,吸引新经济新业态落户,让高层次人才愿意到贺州转化成果。对内,积极搭建转化基地,先后成立了东融产业园、东融高新区,强化国有企业和产业园区作为产才融合的主要转化基地,并按照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组建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依托深圳、上海、贺州3个育成中心,坚持以股权纽带和投资契约的方式,通过多方合作设立2亿元的东融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精选大湾区优势在研项目转化为贺州产业项目,推动形成“人才—科研—技术—产品”创新链条。

贺州市连续举办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图为大湾区高层次人才“贺州倡议”发布仪式

2019年以来,引进了834名高校毕业生前来贺州创新创业,吸引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侯云德院士等15位院士、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2位国家级重点项目专家人才来贺参观考察和项目合作。成功签订合作项目17个,投资额超50亿元;与深圳绿航太空科技研究院等大湾区相关机构签订5个大健康产业合作项目,共建成了国家中医专家陈秋雄名医工作室等19个东融名师工作。特别是通过“东融名师工作室”,不仅以传帮带方式帮助我们培养300多名医疗人才,而且大湾区的专家名医经常周末到贺州坐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湾区医疗服务。

贺州市通过人才东融吸引一大批人才落户、项目落地。图为贺州与千人计划专家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02

在发展路径上,深化市校和智库合作加快新经济新业态向贺州转移

通过采取“市校合作、智库合作”借力发展的方式,贺州先后与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药科大学等6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深化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等5家大湾区人才智库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前沿、人才培养阵地、校友人脉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积极物色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落户贺州,切实把引智变为引资引技的源泉。推动东融阵地前移,先后成立了贺州驻广州、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推动设立市政府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落实专项经费,选派专业干部驻点大湾区开展“双招双引”,真正做到在人才政策上主动向粤港澳大湾区倾斜,引才方向上主动朝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人才创新创业上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

图为贺州设在深圳的招引引资工作站

目前,通过采取“离岸创新”借力发展的方式,我市已与深圳中国科技开发院、深圳中美联合研究院、上海张江创投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组建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并分设“深圳中心”“上海中心”与“贺州中心”,推行“科研、孵化在大湾区,转化、生产在贺州”的人才飞地模式。搭建育成中心以来,吸引中生·穿越智慧浆云、天微电子、一曜生物、双展科技等86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落户贺州,其中17个属于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在项目的带动下,迅速吸引了65名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来贺创业发展,转化重大科技成果76项、累计交易金额约2亿元,其中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9项。2020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贺州产才融合链接大湾区 既让人才落户又让产业落地》。

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

 

03

在方法手段上,加大柔性引才聚才力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贺州提出坚持刚性引才不足柔性补的理念,率先在广西出台了《贺州市柔性引才管理办法》,从资金、政策上支持各单位、各县区通过“联姻式”柔性挂职、“智囊式”组建团队、“候鸟式”聘请专家等方式,加大与大湾区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合作。特别是立足贺州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整合资源,支持企业创建共建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对我市重点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50—500万创业启动资金,充分发挥好人才小高地、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重点研发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对人才的集聚作用。制定了《贺州市东融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安排专项经费,柔性引进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在贺州建立东融名师工作室,在人才、理念、技术上全面加强合作,先后柔性引进68名产业领军人才到贺州柔性挂职、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推动碳酸钙、铝电子、钢铁、林产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贺州市通过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丁海兵博士团队开展技术合作,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台人造大理石微波固化设备,使人造大理石固化时间由原来的10-15天缩短至1个小时以内,实现了人造岗石产业革命性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市上下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知名高校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了碳酸钙、钢铁、铝电子、林产等优势传统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贺州市打造一批东融名师工作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