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身边榜样 | 李俊玲: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瑶乡绚丽绽放

富川县委组织部     2022-08-15 16:00     浏览:6110


李俊玲,女,瑶族,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兼)。

巩固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边界线上的湖广村,属“两省(区)辖一村”,村里的湖广小学师生均为来自两省(区)的瑶族同胞。对这样一所民族学校,李俊玲很是牵挂,当她看到孩子们仍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四脚长板凳”听课时,当看到孩子们的伙食难以满足成长需要时,她急在心里,想方设法筹到4万多元为学生更换了课桌椅、改善伙食。虽然山路长远,但工作之余,李俊玲都会找时间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为他们讲红色故事、讲祖国的繁荣发展,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自觉感党恩、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学校虽小,牵引力很大。如今,湖广小学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示范带动桂湘两省(区)边界学校共同举办民族团结活动20余次。

湖广小学这个典范深刻影响着李俊玲,她坚持小手拉大手,带动富川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在中小学校和党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瑶乡群众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凝聚民族团结之魂,守护好瑶乡同胞美好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李俊玲坚持加大力度保护传承好瑶族长鼓舞、蝴蝶歌、溜喉歌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瑶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2017年12月,李俊玲了解到,麦岭镇长春村76岁的瑶族老人莫恩珍,为出版祖辈五代传承下来的瑶族民歌《八都歌堂集》多方奔走寻求支持。为及时抢救这个濒临失传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俊玲连续几个月冒着严寒和山路险峻的危险,十多次驱车2个多小时到莫老先生家,为老人整理素材。她还多次走访联系自治区民语办、自治区古籍办等部门争取支持。2019年《八都歌堂集》成功列入自治区古籍办扶持项目时,李俊玲激动不已,莫老先生更是感慨万千:“救了这本歌集,这瑶族文化也不怕传不下去了。”

一本溜喉歌集,撬动民族文化发展大思路。李俊玲趁热打铁,深入民族特色古村开展调研,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以“瑶族盘王节”等民族传统佳节为载体,推动打造集民族文化、风情旅游、民族政策法规宣传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品牌,积极向外推介瑶乡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优质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亮丽名片,助力打造了深坡、福溪等一批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夯实民族团结之基,带动瑶乡群众共同繁荣发展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李俊玲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记在心里。

2018年,李俊玲第一次到挂点联系的新华乡路溪村瑶族群众李子花家,得知李子花一人养育3个女儿,又刚拆了老房子,一家四口只能临时蜗居在旧厨房里,李俊玲感到心酸不已。她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李子花,积极推动落实危房改造等困难补助、帮忙申请公益性岗位;引导李子花种植了15亩销路更广的脐橙;经常在朋友圈帮助李子花推销农产品……通过李俊玲的鼓励帮助和自身努力奋斗,李子花实现了脱贫,还住上了三层的新房,大女儿也顺利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那时候我没得吃、没得住的,阿玲一直在帮我,现在有事我都会先找她问。”李子花说,如今即便“阿玲”已不再是自己的帮扶联系人了,但彼此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瑶乡群众一声亲切的“阿玲”,既是认可也是鼓励。为了瑶乡的产业发展,从高山险村到边远小镇,无不留下了李俊玲探寻瑶乡致富经的足迹。她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为瑶乡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技术难等问题,有效带动了浮田、岔山等一批民族村寨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

李俊玲还注重加强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全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防范处置”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问题社会治理机制。她带头与宗教信众谈心谈话,讲政策、说道理、解困惑,悉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助推瑶乡社会和谐发展。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李俊玲就像一个穿针引线的“绣娘”,付出真心,下足功夫,在瑶乡绣出了一朵绚丽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敬业奉献 踏实做事

“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用心呵护民族团结之花。”在工作笔记本的首页,李俊玲写下了这样一句自勉的话。多年来,她怀着对党的事业的赤诚之心,对各族人民的满腔热爱之情,全力推动富川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浮田村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荣获“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个人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广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记一等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