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发刘宁访谈文章: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瞭望》2023年第32期、新华社客户端     2023-08-08 10:04     浏览:1787


原标题:

瞭望访谈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瞭望》刊发刘宁访谈文章: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广西总体上仍是欠发达省区,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艰巨任务,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不进则退、非进不可

◇从2004年到2022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2年,广西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绿色工厂67个,低碳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

 

山川壮丽无比,风景秀丽宜人。来到广西,满目葱郁,犹如画屏。

广西壮族自治区背靠中南西南,拥抱北部湾,承东启西,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处处积蓄着力量,高质量发展如海潮涌起。

“我们将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最优曲线’‘最佳路径’坚定不移走下去。”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八桂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加力补齐实体经济短板

《瞭望》:广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刘宁:广西总体上仍是欠发达省区,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艰巨任务,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不进则退、非进不可。

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广西发展存在的差距——“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偏短,企业实力偏弱;“短”,发展存在不少突出短板,交通、水利、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医疗卫生、康养等领域的优势能力差距较大;“欠”,一些领域发展欠账较多,特别是科研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滞后,人才、平台、场景少,领军型人才匮乏。

越是欠发达越要痛下决心,笃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广西拥有良好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沿海沿边开发开放等多项国家优惠政策,发展前景广阔,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瞭望》:广西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

刘宁:我们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强桂之基、富民之要,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和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在全国首创工业振兴服务员制度,打造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园区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竞争力。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们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四篇“大文章”,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提档升级“原字号”,重点发展糖、铝、锂、稀土等资源优势产业,推动产品结构从生产原材料向生产中高端产品转换;转型发展“老字号”,推动机械、汽车、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主导产业提层次、强实力;科技赋能“新字号”,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培育壮大“外字号”,推动外贸进出口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经营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就业民生,是经济韧性的基础所在。我们通过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措施等,帮助他们降成本、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

《瞭望》: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广西如何“以学促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宁:我们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在全区集中开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以突出问题的“减法”换取企业成长的“加法”,通过八大调研服务,努力达到“三升两去三消减”目标。

“三升”,即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领会要提升,帮扶实体经济发展、亲清政商关系的党性锤炼要提升,落实新发展理念、企业便利度满意度要提升。

“两去”,即坚决去除不合规的干预、不合法的管理,坚决去除不合理、有碍于经营便利的审批事项。

“三消减”,即大力消减企业改革发展的制约性、累积性问题,大力消减企业反映的涉及政府部门的问题,大力消减政府可及服务影响企业发展势头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整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062个,拉出问题清单,全力推动解决。

发展上的差距,根源在于干部队伍观念上、作风上、能力水平上的差距。我们把常态化开展调研服务作为深入推动干部队伍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担当实干的重要抓手,识别选拔一批作风实、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干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以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向海而兴 向海图强

《瞭望》:广西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向海发展?

刘宁: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发祥地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广西坚定向海图强信心,坚持向海发展战略方向,做大做强向海产业,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向海经济跑出加速度、进入快车道。2022年,广西全区向海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全区GDP增速。

“向海”,代表着开放的胸怀和理念。我们牢牢把握广西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一手抓主动服务,一手抓积极融入,主动与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上海、云南等省份对接,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力筹办第20届东博会、峰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瞭望》:广西为何提出打通开放发展“任督二脉”?

刘宁:中医上讲,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通则百脉皆通,进而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一“内”一“外”。“内”,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外”,是深化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牵引性作用。2022年,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突破8000列,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辐射17个省份60个市113个站,物流通达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正加快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新通道。

2022年8月,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备受海内外关注。项目全长134.2公里,总投资727亿元,目前正按照“通江达海、整体规划、一次建成、系统运行”总体建设方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

2023年5月,平陆运河项目实现全线动工建设,计划2026年底建成通航,建成后将开辟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结束广西有江临海但江海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对推动广西及我国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瞭望》: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广西作为永久举办地,将如何更好发挥这一平台作用?

刘宁:东博会、峰会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势而生,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而兴,已连续成功举办19届,日益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极大提升了广西开放发展水平。从2004年到2022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东博会、峰会创办20周年。第20届东博会、峰会将于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以“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为主题,将举办系列助推高水平开放的边会、论坛,过去的十年二十年,通俗意义上常说是黄金十年、钻石十年,那么今日、未来就是“镶钻成冠”的十年、二十年。我们将持续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助力共建中国东盟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让乡村强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瞭望》:广西如何推动特色农业升级发展?

刘宁:广西农业发展的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多年稳居全国前十。广西是全国重要粮食产区和产销基本平衡区,是全国有名的“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壮乡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还承担着为全国重要农产品稳价保供的使命,关系着全国人民的“口福”。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快推动种业振兴,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区。结合广西实际,我们努力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经营好。

“土”就是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乡土资源,充分挖掘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特”就是突出地域特点,大力发展梧州六堡茶、横州茉莉花、百色芒果、容县沙田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推出更多在全国叫得响的“桂字号”优质农业品牌;“产”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打造更多像柳州螺蛳粉这样的网红产品,高质量建设“10+3+N”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

《瞭望》: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方面,广西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宁:我们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与广东省协同推进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社会力量帮扶等领域合作,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翻身仗”。

目前,广西全区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1.79万人,经帮扶已有66.3%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广西有接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6%,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数量在全国排第五位,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

《瞭望》:广西如何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护好美丽山水?

刘宁:“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坚决扛起保护秀美山水、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

我们制定实施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等政策文件,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部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实施漓江、西江等重点流域和北部湾海域修复治理,推动创建的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成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022年,广西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5.1%,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2%。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瞭望》:广西资源型产业占比较大,如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刘宁:自治区党委深刻认识到,必须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努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我们认真念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真经,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坚持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发挥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打好“绿色牌”“富硒牌”“长寿牌”,大力推动旅游、大健康、林业、特色农业等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加快实现糖、铝、机械、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助力构建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我们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2022年,广西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绿色工厂67个,低碳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

《瞭望》:广西怎样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刘宁:桂林山水甲天下。保护好漓江山水、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是广西的重大责任。我们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加快推进“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建设,推动自然禀赋与历史人文、城市建设相融合、相统一,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广西高标准抓好规划设计,组织编制《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纲要》等文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制度,推动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桂林艺术节等活动,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品牌和产业融合品牌;积极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漓江整体保护申报地球卫士奖、申办世界运河大会等,持续提升城市品牌;有序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建设,在好山好水中展现城市,在人民城市、现代城市里辉映山水风光,力争做到“一砖一瓦都入景、一街一道均成文”。

诚信,是最闪亮的金字招牌、最有效的形象宣传。广西将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广大游客来得安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x